報告會現場
5月13日下午,永州市總工會在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舉行學習宣傳全國全省勞模表彰大會精神暨勞模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李天明出席并講話,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樂家茂傳達學習全國全省勞模表彰大會精神,5名新晉全國勞模和4名省勞模宣講參加全國全省勞模表彰大會體會和成長成才故事,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江華高新區(qū)300余名職工現場聆聽。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李天明出席并講話
宣講中,9位勞模依次登臺,用質樸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將各自從普通職工成長為行業(yè)標桿的奮斗歷程娓娓道來。全國勞模、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梅講述“專注一片好膜,守護極致匠心”,分享自己從打工妹到“女膜王”的傳奇人生;全國勞模、湖南兵器建華精密儀器有限公司軍品開發(fā)部機加主管劉光華以“匠心鑄劍卅五載,矢志報國守初心”為主題,用熱血詮釋“軍工報國”的錚錚誓言;全國先進工作者、祁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黨委副書記、政委陳文生講述“忠誠守護,鑄就平安”,展現人民警察守護人民安寧的初心與使命……各位勞模的精彩宣講,讓在場的職工群眾深受教育和鼓舞,贏得了陣陣掌聲。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勞模為榜樣,積極向勞模學習看齊,不斷提升自己的敬業(yè)奉獻意識,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久星說:“這次勞模宣講活動,我更多的是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勞模的工匠精神,特別是對每一件事鉆研的那種執(zhí)著,這是我學習和努力的方向”。
李天明指出,勞動模范是“干出新時代”的排頭兵,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踐行者,要發(fā)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激勵更多勞動者見賢思齊。廣大職工群眾要以勞模為標桿,立足本職崗位,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在推動永州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各級工會組織要把勞模宣講活動作為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舉措,廣泛深入組織開展宣講活動,創(chuàng)新宣講形式和載體,增強宣講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勞模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永州實踐的磅礴力量。
現場合影
報告會精心設計制作了勞模風采展示廊,將9名參與宣講勞模的大幅彩照和先進事跡印制在展板上,放置在通往報告廳的走廊旁,吸引參會職工駐足觀看,充分體現對勞模的尊崇和敬意。報告會結束后,市總工會領導給參會職工發(fā)放慰問品,并參觀了明意湖公司的生產車間和職工之家。
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廖予,江華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星輝,江華高新區(qū)黨工委書記游海清,各縣市區(qū)、管理區(qū)、經開區(qū)工會主要負責人參加報告會。
李洪梅
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回首創(chuàng)業(yè)之路,開拓海外市場的艱辛至今歷歷在目。面對語言不通的巨大阻礙,我憑借著不服輸的韌勁,從零開始自學6門外語。從字母發(fā)音到流利談判,每一個進步都凝結著無數的汗水。正是這份堅持,讓明意湖集團的產品暢銷68個國家和地區(qū),占據全球30%的手機鋼化膜市場份額,讓“一片好膜供全球”的愿景成為現實。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只要懷揣夢想、奮勇拼搏,就沒有跨不過的難關,沒有抵達不了的遠方。
作為江華企業(yè)聯合會會長,我始終牢記社會責任。組織企業(yè)開展捐資助學、抗洪救災、扶危濟困等行動,累計捐款捐物近千萬元;打造“創(chuàng)業(yè)幫扶品牌”,助力待業(yè)青年走上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路;發(fā)起“愛心家園”、“萬企幫萬村”、“兒童公益慈善”等公益項目,協助籌建永州市婦女兒童基金會,為欠發(fā)達地區(qū)婦女兒童送去希望;在2023年的中非婦女論壇上,分享促進婦女全面發(fā)展的經驗,為中非合作搭建橋梁。這些行動,不僅是對家鄉(xiāng)的回饋,更是踐行勞模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全國勞動模范這一稱號,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未來,我將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深耕技術創(chuàng)新,為行業(yè)發(fā)展注入新動能。同時,我也將繼續(xù)投身公益事業(yè),傳遞勞動精神,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風尚蔚然成風。我愿以“女膜王”的堅韌與執(zhí)著,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建設家鄉(xiāng),向世界展現中國制造、湖南制造的卓越魅力,用奮斗書寫新時代勞動者的華彩篇章!
劉光華
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湖南兵器建華精密儀器有限公司軍品開發(fā)部機加主管,高級技師
堅守:從學徒到技能尖兵
1989年技校畢業(yè)走進建華廠時,車間轟鳴的機床聲讓我熱血沸騰??擅鎸煾颠f來的鋼棒,我卻接連崩斷三把車刀。白天追著老師傅請教切削參數,晚上研讀《機械加工工藝》,手掌被鐵屑刮得傷痕累累仍咬牙堅持。1992年,一批淬硬零件任務讓老師傅們犯難。我在車間三天三夜反復試驗,首創(chuàng)“反向切削法”,用自制負前角刀具將公差控制在頭發(fā)絲三分之一內。當質檢員豎起大拇指時,我真正讀懂了父親說的"軍工人的手就是尺子"。正是這份執(zhí)著,讓我從"打刀子"學徒成長為全國勞模范、省技能大師、湖湘工匠,先后榮獲省政府、國務院特殊津貼。但最珍貴的,是同事們那句"有鐵哥在,就沒有攻不下的山頭"。
創(chuàng)新:毫厘之間鑄匠心
2018年某型產品交付前夜,發(fā)射管突然無法裝配。我趕到現場,伸手在管口內壁輕輕一探——0.03毫米的擠壓變形,肉眼根本看不見。我徒手觸診后精準修整,保障順利驗收。面對年輕人詢問,我說:“軍工人的眼睛要像顯微鏡,手指要像傳感器?!睘楣タ四沉慵细衤孰y題,12天晝夜攻關,設計出自動補償裝置,良品率從92%躍至99%,月產量翻五倍。裝配班長老唐感慨:“你這‘鐵哥’實至名歸!”累計23項創(chuàng)新成果——普車增刀位、走心機工裝改進、薄壁件加工法,創(chuàng)造效益過億元。但最欣慰的,是看著改進工藝在全公司開花結果。
傳承:匠心永續(xù)
2019年“劉光華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時,徒弟曾問:“數控時代為何還要手磨車刀?”我指著“勇擔強軍首責”的標語說:“機器替代不了匠人的判斷,就像戰(zhàn)士要熟悉槍械每個零件?!迸囵B(yǎng)的徒弟中有2人獲“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團隊成為公司技術骨干??粗贻p人成長為崗位突擊手,我深知工匠精神已薪火相傳。此生無悔軍工路。有人問:“在深山車間干一輩子值嗎?”老師傅的話常在耳畔:“咱們造的零件,是要守護國土的?!泵慨旈啽缴翔F甲雄師駛過,我知道那里跳動著我們打造的“中國心”。
陳文生
202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祁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黨委副書記、政委、一級警長
老所長的“警號之約”。2004年12月轉業(yè)到警隊報到那天,老所長將一副舊警號牌重重地拍進我掌心且語重心長地說:“2100警號,前主人在抓捕行動中犧牲了,你得帶著它,把警察二字刻進自己骨子里”。要時刻牢記:軍服保家衛(wèi)國,警服守護煙火。從警22年以來,協助破獲200多起刑事案件、參與400多起重大安保、出警處置900多起突發(fā)性事件、堅守8356個日夜,這副警號早已烙進我掌心焐熱我胸膛。
受災群眾的“雞蛋之情”。2017年祁陽洪災,我背著82歲的王奶奶蹚過齊腰的洪水,她把兜里碎了殼的煮雞蛋硬塞給我:“孩子,吃口熱的再救人吧。”每當看到桌子上的雞蛋便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一幕幕畫面,其實所有民警的手里都有共同的印記:巡特警掌心的老繭,是常年握防暴槍磨出的“安全紋”;交警虎口的裂痕,是暴雨中推拋錨車留下的“勛章”。這些傷痕,比任何獎章都更耀眼。
青年民警的“警服之承”。從北京受獎回來,一位“00后”新警追上來問我:“陳政委,怎么才能像您一樣成為勞模?”我摸著他的警服指著他肩章上的警花笑著說:“你今天巡邏時幫老人推輪椅過馬路的視頻,我在抖音刷到了,點贊量過萬,做得很不錯”,每一位民警為人民服務不僅要把‘為人民’三個字拍成短視頻、“服務”二字寫進朋友圈,更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在點點滴滴中積累。新時代勞模不是“孤勇者”,讓我們大家都做成行萬里路的“追光者”。
張曉岷
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湖南省冷水灘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班組長
堅守與奉獻是扎根一線的根基
這41年,我見證了企業(yè)從國營改制到民營騰飛,唯一不變的是生產線上那盞永遠亮著的燈——那是產業(yè)工人對初心的守護。1984年剛進廠時,我在質檢崗上拿著游標卡尺一毫米一毫米地測量線纜外徑,那時就明白:質量是企業(yè)的生命線。2004年擔任班長后,我堅持每天提前一小時到崗檢查設備,下班最后一個離開車間,認真檢查各臺設備的安全生產情況。記得橡套電纜工藝改良期間,連續(xù)三個月泡在車間,終于讓產品合格率顯著提升。創(chuàng)建了質檢部后,我?guī)椭灸孟码娋€電纜強制性認證,實現長城標識、CCC標識從無到有。為了杜絕安全事故及質量事故的發(fā)生,我?guī)ьI組員完成6次大規(guī)模電線電纜設備檢修及試驗,處理安全隱患375起。有人問我值不值得,我想說:當看到我們生產的礦用電纜拿到國家級安全證書,當發(fā)現通過設備檢修為公司避免百萬元損失時,所有的堅守都有了答案。
創(chuàng)新與擔當是突破瓶頸的利刃
車間是創(chuàng)新的沃土,工人就是創(chuàng)新的主角。我參與研發(fā)的礦用電纜,一舉獲得由國家認證機構頒發(fā)的安全礦用電纜證書,近幾年參與研發(fā)的一種耐高溫光伏電纜、低煙無鹵耐火阻燃電纜,獲得發(fā)明專利10多項,為公司的做強做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團隊先后完成技術革新、QC項目成果上百項,主導的“高端家裝電線生產工藝改進”項目,不僅將生產效率提高了15%,還降低了20%的能耗,每年為公司可新增產值1200萬元、利潤50余萬元。
傳承與使命是永續(xù)發(fā)展的薪火
“要激勵青年人走技能報國之路”,總書記的囑托在我?guī)綄嵺`中得到生動詮釋。我常對新員工說:“我手里的游標卡尺量得出尺寸,量不出責任。”這些年帶出徒弟37名,現在都成了技術骨干。耐高溫光伏電纜、低煙無鹵耐火阻燃電纜的研發(fā)離不開這些年輕人的努力??粗贻p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更加堅信:工匠精神需要代際傳遞。如今公司推進新質生產力,我?guī)ь^學習設備操作,和90后技術員組隊攻關新一代的工藝控制——時代在變,但"傳幫帶"的傳統不能丟。因為企業(yè)的未來,就藏在一代代工人交接的扳手與圖紙之間。
王斌
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寧遠紅獅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車間運行大班長
以學為基,爭當“業(yè)務尖兵”。“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是我的座右銘。從原料車間、燒車車間到制成車間,水泥生產線上的每一項業(yè)務、每一道流程我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霸O備就像人,要聽得懂他們的呼吸?!边@是我常掛在嘴邊的話。2023年,公司引進智能機器人、自動包裝機、自動插袋機、托盤水泥碼垛機等先進設備,公司高層決定讓我領頭參與安裝。我連續(xù)一個星期守在安裝現場,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記錄下386個關鍵參數,獨創(chuàng)的“望聞問切”機械診斷法,讓設備商工程師們都豎起大拇指。如今,先進的設備一出問題,只要我站在生產線上,就能快速找出問題并解決。這種經驗來自于我三十年如一日的愛崗敬業(yè)和忘我追求。
以廠為家,鑄就“實干先鋒”。追光的人,終將光芒萬丈。車間同事說:“我與王斌十多年同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以廠為家,對工作高度負責?!?021年,車間要淘汰舊的磨機、推進技術改造升級,我主動承擔項目后,連續(xù)一個月奮戰(zhàn)在40℃的高溫車間,上班時間深入一線與同事探討問題,對工、人、機、料等因素進行全面梳理,下班后搜集資料、反復對比,最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確定了磨機技術改造升級方案。完成技改后,車間電耗由常年32kW下降到27kW,每年為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約200萬元,在集團湖南區(qū)域排名由“后勁”轉向“標兵”。以廠為家,也意味著同時對家庭有所虧欠。記得有一年,我正在生產一線上趕工期,老婆急產、難產,是堂哥、堂弟用簡陋的“肥料袋”搭了一個擔架把我老婆送至衛(wèi)生院,直到小孩出生第二天,我才帶著熬夜工作后滿臉疲憊的趕到醫(yī)院才見到病床上的老婆和孩子。也正因為時常選擇“大家”而舍“小家”,所以我對家人倍感虧欠。
匠心傳承,只為“薪火相繼”。我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善于提升自己,更樂于幫助同事、幫助他人。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傳藝不藏私”是我的育人信條,我?guī)ь^開展“師帶徒”活動,三十年的職業(yè)生涯,共帶出600多個徒弟,其中大部分的徒弟都已經被作為優(yōu)秀員工獲得集團提拔、交流。2017年,蓮花水泥被寧遠紅獅水泥有限公司收購,舊廠很多年齡偏大的員工面臨著失業(yè)的危機,我多次主動與新廠的管理層溝通協商,詳細匯報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經驗,極力爭取崗位。最終,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員工大部分都入職新廠。得知不用失業(yè)的那一刻,大家眼眶泛紅,紛紛圍在我身邊說:“要不是王師傅,咱這把年紀,真不知道去哪兒找工作?!?/p>
黃潤秋
2025年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江永縣松柏瑤族鄉(xiāng)中學教導主任,小學高級教師
堅守初心,點亮瑤鄉(xiāng)希望
2000年9月,18歲的我?guī)煼懂厴I(yè)后,來到江永縣松柏瑤族鄉(xiāng)潮水村小學。破舊的教室、簡陋的住所、用水的艱難,一度讓我迷茫。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對山外世界的向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毅然決定留下,成為村里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公辦教師,開啟了扎根瑤鄉(xiāng)教育的漫長征程。面對師資匱乏的困境,我勇挑一、二年級“全科老師”的重擔。白天,我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力求生動地傳授知識;夜晚,拖著疲憊的身軀堅持家訪、輔導學生。為了學生,我常常數月無法回家。父母步行20多里山路來看我,看著他們疲憊的身影,我雖滿心愧疚,但從未動搖為孩子們堅守的信念。因為我明白,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要用自己的微光,努力點亮孩子們的希望。
創(chuàng)新賦能,綻放課堂活力
總書記強調“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必須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边@讓我深刻認識到,鄉(xiāng)村教育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的力量。為此,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農村資源優(yōu)勢,將教學與農村生產相結合,在實踐性操作中培養(yǎng)科學思維,在體驗式學習中激發(fā)興趣。當地芥菜種植廣泛,我便想以此為切入點,把生物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將其融入課程。然而,這一想法遭到了副校長和部分家長的堅決反對。但我沒有放棄,而是在學校勞動基地內開辟了一塊“實驗地”,帶領感興趣的學生親手種植,一起觀察種子發(fā)芽、記錄生長數據、探討病蟲害防治,原本枯燥的生物知識在實踐中變得鮮活起來。漸漸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來此打卡,實驗地成了校園內最美的風景線。通過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教育,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作品多次在縣級比賽中獲獎,教學成績也始終穩(wěn)居全縣前列。
愛生助學,真情護航成長
我始終堅信“愛是最好的教育”。顧詞平同學因家庭變故變得孤僻消沉,我步行3小時山路家訪,自掏腰包資助,幫他解決讀書難題。如今,他也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傳承著這份教育情懷。住院期間得知學生何揚輝受傷因家庭貧困不愿就醫(yī),我不顧自身病情,帶他治療并墊付費用,他深受觸動,從此努力學習。面對輟學邊緣的何明同學,我一次次深夜長談,終于讓他重拾信心,去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湖南科技大學。25年來,我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用愛融化學生,用愛呵護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實現夢想。我也記不清幫助過多少孩子,但看到他們走出大山后又選擇返鄉(xiāng)建設,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我知道,這就是教育最溫暖的傳承。
肖白玲
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東安鳳康農業(yè)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chuàng)業(yè)之路布滿荊棘。起初,在農業(yè)審批建設方面我一竅不通,從流轉山地、修路通電到蓋廠房,每一步都困難重重。公司起步時,加上我才3個人,招人難,尤其是技術人才更難。我只能自己從養(yǎng)殖技術學起,再到銷售、品牌打造。記得在長沙開拓銷售渠道時,由于我們做高標準無抗養(yǎng)殖,成本高,很多客戶不了解無抗養(yǎng)殖,談50個客戶才成功3個。直到和盒馬合作,我們才度過最艱難的時期。
這些年,我們腳踏實地,先后獲得“無抗產品”“有機產品”等多項認證。產品質量提升了,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廣,和許多知名企業(yè)建立了合作。但我始終記得,作為一名新農人,不僅要追求企業(yè)發(fā)展,更要回饋社會。目前,公司80%的員工來自家鄉(xiāng),為當地婦女提供了穩(wěn)定收入,讓她們能兼顧家庭和工作。養(yǎng)雞需要大量玉米,我們以種植包收的形式,帶動南橋鎮(zhèn)1000多戶村民種玉米,穩(wěn)定了農戶收入。從原料種植到養(yǎng)殖,再到產品上桌,我們努力構建起完整、可持續(xù)的產業(yè)鏈。
如今,我們正全力投入東安雞標準籠養(yǎng)實驗,同時參與功能型雞蛋團體標準的制定。我們希望東安雞能成為蛋肉兼用的“全能選手”,為東安雞預制菜產業(yè)提供優(yōu)質土雞,讓“東安雞蛋”走進更多家庭。我相信,這不僅能推動家鄉(xiāng)特色農產品的發(fā)展,還能讓更多人了解東安。
李學鋒
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永州分公司IT系統維護技術員,高級工
扎根網絡安全一線,用技術筑牢數字屏障
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對網絡安全有著濃厚興趣。2021年加入中國電信,正逢公司數字化轉型加速。我深知,網絡安全是守護國家、社會和人民利益的重要防線。公司為我提供了快速成長的平臺,通過在“青云計劃”等培訓中系統的學習和實戰(zhàn)的淬煉,我努力提升專業(yè)技能。白天研究攻防案例,晚上自學最新技術,高強度的錘煉讓我在兩年內快速成長,并斬獲全國電信和互聯網行業(yè)技能競賽個人一等獎等榮譽。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攻擊,我和團隊致力于技術創(chuàng)新。2023年,我主導完成了“基于威脅誘捕技術的網絡安全防御系統”,上線以來,精準捕獲攻擊行為超過4.5萬次,有效縮短了威脅響應時間。在實戰(zhàn)中,我始終沖鋒在前。近年來,我多次參與“湖湘杯”“鑄網”等省級實網攻防演練,累計發(fā)現20余家單位的系統高危漏洞,及時提交修復方案,防范了關鍵服務設施被控的風險。
以賽促學錘煉技能,用榮譽詮釋工匠精神
技術之路沒有捷徑,唯有不斷精進。我把各類競賽當作檢驗能力的“試金石”。去年,我在省職工技能大賽網絡與信息安全賽項獲得第二名,在湖南省首屆“數智工匠”大賽中獲得網絡安全個人賽亞軍和團隊賽冠軍,并有幸獲評“中國電信集團工匠”、“湖南省技術能手”等稱號。這些榮譽,既是認可,更是鞭策。網絡安全無小事。三年來,我圓滿完成了“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等12項國家級重大活動網絡安全保障任務,實現了“零事故”。在處置永州公安、永州三醫(yī)院等本地單位的網絡安全事件時,通宵達旦分析溯源是常態(tài)。有同事問我:“這么拼,值得嗎?”我的回答是:“每排除一個隱患,就可能避免一起災難。這份守護,值得!”服務發(fā)展也是我的職責。我積極參與內部培訓,分享安全知識。去年,我還帶領團隊研發(fā)了“永州電信終端助手”,將節(jié)能減排與安全防護相結合。用技術創(chuàng)造價值,是我不變的追求。
感恩奮進,續(xù)寫新篇
今天站在這里,我滿懷感恩。感謝組織提供的平臺,讓我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省勞模,我深知,榮譽是新的起點,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展望未來,我將繼續(xù)堅守初心,深耕網絡安全。緊跟技術前沿,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安全防護中的應用,推動防護體系向更智能、更主動的方向升級。同時,做好“傳幫帶”,與團隊共同成長,為公司和社會培養(yǎng)更多網絡安全人才。讓我們攜手并肩,以技術為盾,以創(chuàng)新為劍,共同守護清朗的網絡空間,為家鄉(xiāng)永州的發(fā)展,為湖南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張智玲
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道縣道滋味農副產品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
從“職場精英”到“鄉(xiāng)村振興先鋒”
作為曾在城市職場中嶄露頭角的精英,我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高效執(zhí)行力,在競爭激烈的商業(yè)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但內心深處對土地的熱愛,讓我毅然選擇回歸鄉(xiāng)村,開啟助農創(chuàng)業(yè)的新征程。初涉農產品銷售領域,我遭遇了沉重打擊。因缺乏農產品行業(yè)經驗,首次幫果農賣臍橙就倒虧20000元。但職場中培養(yǎng)的堅韌與不服輸精神,讓我迅速調整狀態(tài),制定出科學的學習計劃,開始深入鉆研農業(yè)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與果農探討施肥、打藥、剪枝、套袋技術;向農戶請教防蟲、防災、插秧、收割的經驗;跟養(yǎng)殖戶學習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羊的訣竅。在這個過程中,我有過進山時車輛陷入溝里的無奈;選果時雙手皮膚開裂的痛楚;收割時烈日曬脫了皮的傷感。我從未放棄,我用在職場鍛煉出的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研究每一款農產品的源頭,精準把控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同時,我將職場中的商業(yè)策略和運營經驗融入農產品銷售,憑借對市場趨勢的精準判斷和營銷手段的靈活運用,成功帶動永州農產品銷售額超千萬,直接或間接帶動老百姓就業(yè)超千人,實現五百余類農產品向商品的成功轉化。
從“田間地頭”到“電商課堂”
在深耕家鄉(xiāng)農業(yè)發(fā)展的歷程中,我深知農產品銷售的痛點不僅在于市場開拓,更在于人才的缺乏。面對鄉(xiāng)親們渴望提升銷售能力的迫切需求,我充分發(fā)揮自身在宣傳策劃、電商運營等領域的專長,開展免費的農產品銷售培訓。從平臺運營規(guī)則到直播帶貨技巧,從產品包裝策劃到品牌營銷推廣,毫無保留地分享每一個關鍵知識點。通過理論講解與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永州市累計培訓電商達人4000余名,成功培育農產品帶貨主播1000多名,為家鄉(xiāng)電商人才隊伍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先后被聘為“湖南省青年創(chuàng)業(yè)導師”“永州黨校師資庫講師”“湖南省人社廳師資講師”。
從“網絡小白”到“三農網紅”
四年前,懷揣著對三農事業(yè)的熱愛,毅然投身短視頻與直播領域。從注冊賬號、學習拍攝剪輯,到構思腳本、嘗試出鏡,每一步都充滿挑戰(zhàn)。初期作品無人問津,鏡頭前的緊張與生澀,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小白”的艱難。為了快速成長,我開啟了“瘋狂學習”模式:白天扎根田間地頭,捕捉最真實的三農素材;夜晚熬夜鉆研熱門視頻,分析爆款邏輯,反復打磨文案與拍攝技巧。2020年至今,我累計創(chuàng)作超千條短視頻,在不斷試錯中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從畫面構圖到劇情編排,從語言表達到底色渲染,每一個細節(jié)都傾注心血,逐步塑造出“智玲帶你走道縣”的鮮明個人IP。(供稿:永州市總工會)
責編:左爽
一審:左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永州市總工會